|
兔年的鞭炮声响得正酣,情人节的玫瑰花又在飘香。每年2月14号的“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本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但近年来随着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本是贬义词的“情人”一词的中性化,“情人节”也就成了年轻人最先接受和喜爱的节日之一。
其实,“情”是人类独有的表达形式之一,有时虚无缥缈,只能用心琢磨,有时又最真实地注满人们的喜怒哀乐。可能是声声爽朗的欢笑,可能是热烈甜蜜的拥抱,可能是相见时的悲喜交加,可能是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情”是世界上最重的字之一。情由心生,缘自天成,有缘者千里咫尺,无缘者对面难逢。有情无缘心自伤,有缘无情命倍苦。父母的养育之情一生难报,那是人世间最重的情;兄弟姐妹之情则是世界上最长的情。有了情,才有了许许多多的快乐;有了情,才有了许许多多的朋友;是亲情、友情、爱情把人们的心连到一起。情是生活的一部份,少了这个情,电视剧就会枯燥无味,人类生活便会顿失光彩。一个情字,让世界充满色彩,使人生变得神秘。
情,总是和“爱”连在一起,或称“爱情”,或叫“情爱”,是指双方相互的爱慕之情。有生死不渝的,有轰轰烈烈的,有生死相许的,有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有做了高官而不忘“糟糠之妻”的,有相敬如宾而白头到老的。能得到童话般的完美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不管是在虚幻还是在现实中,人们都希望能够拥有一份真情,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在寻觅自己的真爱。甜密的情是人一生中最美的享受,真爱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智慧。美丽、凄婉的《梁祝》,将人们对爱的美好期盼升华到了一个最高境界。
封建时代,我国社会不存在真爱的土壤,在传统理论上,“情”不过是忠孝大节而已,真正的男女情常常被看成“魔”。但是五四运动改变了这种状况,把我国推向了一个浪漫情的高峰。此后因战争爆发,“男女情”让位给了阶级仇、民族“恨”,随着新中国成立,浪漫情更是消隐了。只是到了文革后,随着《天云山传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一系列作品诞生,浪漫情才又逐步回到了人们生活中。
浪漫情常常要求感情的浓度和强度,要求爱者将情看得高于一切,尤其是高于自我,而极致则是高于生命。“生命固可贵,爱情价更高”。为了爱而献出生命、放弃自我是浪漫爱的基本规约。
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当前的男女情离真情越来越远,变成了基于食欲、性欲的动物本能。男人对女人只是出于本能的“要”,而不是“爱”;女人对男人也是如此,男女之间经典的“情”已瓦解,代之而起的是性的交换;男女之间“彼此奉献”的关系已经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彼此占有”。当下流行的各类电视择偶节目就起到了格外明显的导向作用。
真情消失,情既成为配角,性自然就成为真正的主角;情不再和精神上的苦紧紧相连,而只是和身体快感媾合;情不再意味着两“情”相悦的欢愉,而更多地意味着两“性”相吸的狂欢。人们更愿意沉迷于身体的癫狂体验,听任性本能的召唤。也才有了十几岁少女就生娃,并扔到楼下或洗手间的悲剧。
人们享受着现代文明的同时,精神变得无比空虚。所以一下子冒出那么多新名词,离婚、外遇、一夜情,还有网络情;不管是在现实还是网络,到处充满了暧昧的称呼,知已也已被“蓝颜”和“红颜”所取代。
君不见,90年代始,“感情”遭遇“物质”,跨入21世纪后,婚恋更是进入了一个完全自由、价值多元的时代,爱情再也没有固定形式。一见钟情、青梅竹马均可,网恋、姐弟恋、异国恋层出不穷,“闪婚族”“试婚族”“丁克族”并存,现代爱情以“快餐”“速配”方式在高速发生。“六人晚餐”“八分钟约会”“万人相亲大会”……当现代女高声呼喊对“票子”“房子”“车子”的崇拜时,当打工者在大城市为了生活拼搏时,难怪有人绝望地声称“不再相信爱情”,还会有多少人仍为最单纯的心动而动?
虽然网络上形容“这是一个最感性也最理性的时代”,但毕竟情由心生,心随我身;看透真情,方得真情。曾经恋爱的人都清楚,最爱的往往得不到;曾经恋爱过的都明白,童话式的天长地久终难成。情字伤人无形中,得当然喜,然得而复失、患得患失、乍得还失,就注定会被其所伤。君不见,有史以来,一个情字,使多少人为之所困,为之欲生欲死。值此情人节之际,温情提醒世人,不可不知!不可不防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