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吧★

 找回密码
 注册[Register]
搜索
qq空间相册密码查看为什么登陆后需要激活无法注册?

[天下杂侃] 写给当年明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9 22: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了这么多了,写点什么吧!
   一直以来,我都想为明月写点东西,但每次提起笔却又不知如何下笔,写了删,删了又写,反反复复好多次,却始终没能写下一个字来。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话来表达我对他崇敬之情。于是,一个又一个白天,我在图书馆翻看着《明朝那些事儿》;一个又一个夜晚,我独自一人坐在电脑前追溯历史,独自感怀。现在,又是凌晨一点多钟了,万籁俱静,喧嚣了一天的城市也沉睡了。那沉睡千年的历史巨人,苏醒吧!给我以灵感和力量吧!
   历史本身很精彩,金戈铁马,儿女情长,权谋诡谲,要什么有什么,而且有些事件之诡异之匪夷所思,哪怕是再高明的小说家,也无法构思出来,即使写出来,别人也多半要耻笑他胡编,但现实却是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事,远比小说家们的想象更厉害。
    譬如,明朝那些事儿。
   一个年仅27岁的年轻人,一个非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出身的普通公务员,用如此老道、通俗、幽默的手法,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明明是正史,写的却像野史。他用通俗浅显甚至娱乐化的手法重述、重写历史,引发出一场“感染”者高烧不退的“读史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他,就是当年明月。
   如果讲易中天的历史研究是学者草根化的话,那么《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一部纯粹草根的作品,它的走红使得对历史的评说回到了草根自己的手中。众多的网友粉丝甚至这样评价道:“谁能PK易中天?唯有明朝那些事儿”。
    明月曾经说过: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于是,本着“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的信念,在准备了六个多月后,明月终于写下了第一个字。而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记录历史通常是史记、教科书、戏说三种方式。当年明月在历史和小说、正史和戏说、历史学术和影视历史剧的结合上找准融合点,以白话历史、好看历史的理念,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以鲜活的写法,用流行文学元素和小说笔法,加入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吸纳了叙议结合、伏笔照应、铺垫悬念等多种手法,并穿插了很多幽默,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做到真正的“好看历史”。这类文章,这既不是正史,也不是小说。而就是这种写作,开创了历史的第四种记录方式。
   《明朝那些事儿》是对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兴衰的全程解说,说的是自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三百年的历史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按照明月自己的话来说,我慢慢写,您慢慢看。
   虽然一样是说史,但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与一般的历史学者不同,明月用自己的灵魂还原了历史,而人类也在他的历史里还原了灵魂。
  
   二
   记得第一次读到《明朝那些事儿》,还是在高二的时候。当时的《语文报》上节选了书中的部分内容,写的是嘉靖三十三年,张居正回家后见到的饿殍遍野、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语言很直白,不带任何修饰,却写得十分深刻犀利。我当时就觉得这种写作手法比较奇特,因为我之前从未读过这样的文字。紧接着,语文老师又娓娓讲述了其中的一部分故事情节,并鼓励我们自己去找来读读。当时我就记住了这个书名儿,可是咱这穷乡僻壤的那有什么书店?
   后来有一次去县城会考,考完试后我直奔书店,果然找到了这本书。在一排书架上,放有好多本,那时候还没出完,貌似只有一到五。我欣喜万分,拿起第一本《朱元璋卷》看了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了。一直看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发现才看了一半多,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书店。
   我没想到的是,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读到过这本书——直到今年初夏。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映入眼帘的,还是那行熟悉的幽默风趣的文字: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年——1368年造反(这个猛)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
   上面这段文字,是现在迅速流行的史书《明朝那些事儿》的开头,如此介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来的史书中可以说是新的尝试。易中天的火爆,似乎开创了写史书的一种新方法,史书不再枯燥无味地说教了,而变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读物。试问读到这样“另类”的史书,有谁不会被吸引住呢?
   明月在书中提到,自己非常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故而采取这种轻松写史的方式。顺便提一句,我也是位资深的历史迷,其实我本人倒不是很厌恶那些艰难晦涩的史书,因为我自认为以自己的古文功底,读懂这些应该不是什么难题。但如果有人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之娓娓道来,我也是举双手欢迎的——毕竟这样更能为广大读者所接受。人人都喜欢,何乐而不为呢?
  
   三
   好了,让我们循着明月的文字,再次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谈到明史,就躲不开一位最为耀眼的人物——朱元璋。
   朱元璋堪称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从一个要饭的最终变成万人景仰的皇帝,他的人生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朱元璋善,当初揭竿而起的时候,条件异常艰苦,很多士兵都吃不饱,而他却经常把自己的那一部分分给大家,宁肯自己饿着也不愿让弟兄们饿着肚子跟着自己去拼命;但他也狠,明王朝建立后,那些常年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们差不多都被他杀了,这也是被后人指责最多的一点。他集仁爱与凶狠于一身,在明王朝近三百年涂下了浓重的一笔,让子孙后代永远以他为荣耀!
   还是听听明月对他的评价吧!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
    朱元璋的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
    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是的,谁会想到几十年前的那个衣衫褴褛,沿街乞讨的乞丐会成为一个大帝国的统治者?
    是的,命运之神其实并不存在,他也不会将什么宝剑和钥匙交给一个乞丐,在那绝望的日子里,并没有人去同情和可怜这个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他告诉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他告诉我们,执著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当朱元璋回望自己几十年的峥嵘岁月,回望自己一手建立的强大国家时,他有充足的理由为之而骄傲和自豪!
    我是朱元璋,是大明天下的缔造者!
    六百多年过去了,但笼罩在朱元璋身上的争论似乎并没有停止的迹象。他有过不朽的功勋,也有过严重的过失,这些争论可能再过六百年也不会停止。
    朱元璋,你就是你,历经时间的磨砺,岁月的侵蚀,你还依然屹立在那里,你的丰功伟绩和成败得失都被记录在史册上,供后人评说。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他又一次骑上马,纵马驰骋,江河大地被他踩在脚下,锦绣山川被他抛在身后。他勒住马头,迎着落日的最后一丝阳光,向壮美河山投下最后的一瞥,仰天大笑: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此生足矣,足矣!
   当我读到这一段时,我第一次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四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最让我肃然起敬的,是于谦。
   我们这个古老国度有着漫长的历史,长得似乎看不到尽头,但我却始终保持着对这些故纸堆的热情。因为我始终相信,在那些充斥着流血、屠杀、成王败寇、尔虞我诈的文字后面,人性的光辉与伟大将永远存在。
   于谦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人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个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
   他被称为明朝的“救时宰相”。
   在明月兄的明朝风云人物排行榜中,他排在第二位。
   忘不了于谦在也先包围北京城时的指挥若定,他并不是武将,没有指挥过战争,没有打过仗,没有亲手杀过人,在过去二十余年中,他的工作只是在文案前处理公务和政事。带兵打仗本不是他的职责,但在此生死存亡之际,当大多数人都不抱任何希望时,他站了出来,凭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承担起了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堂堂的大明朝居然要靠一介书生来保护,那些终日在庙堂之上耀武扬威的武将们,你们的勇气呢?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于谦用自己的行动表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谁言百无一用是书生?他们拿惯了笔的手,同样可以拿起刀枪上战场,保家卫国!
   还是听听明月对他的评价吧!
   他从小满怀以身许国的志向,经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他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没有贪过污、受过贿,虽然生活并不宽裕,却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力,在贫寒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操守。
    他不畏惧困难和风险,在国家最为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承担天下兴亡。
    他是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一生的。
    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
    而如果他还能做出一些成就,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人。
    于谦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
    石灰吟
    千锤百炼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五
  
   写到张居正,让我颇感头疼,因为他是一个复杂的人。
   你说他一心为国吧,他又到处排斥异己;你说他工作勤恳吧,他又生活奢侈,大搞排场。
   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其人吧!
   张居正是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请注意后面没有之一。明月语),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改革家。而历史证明,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光靠改革是行不通的,改革家往往没有好下场,商鞅,王安石,就是最好的证明。
   张居正当然知道这些人的下场,但他还是决定做了。因为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他要辅佐万历皇帝,成为开创一个盛世,让万历成为汉武帝唐太宗之类的明君。
   讲到这里,顺便提一下王安石的改革。当年王安石仅仅靠着宋神宗的支持,不顾大臣同僚们的极力反对,一意孤行,大搞什么青苗法,最终还是失败了。张居正很聪明,他知道如果自己想要实行改革,就必须得到皇帝和大臣们的一致支持。因此他竭力笼络大臣们,和他们搞好关系,甚至不惜到处打压对手,排斥异己。
   当然,他成功了,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的改革得到顺利实行。
   万历元年,张居正推行考成法,整顿官吏,天下奉行。
   万历六年,推行一条鞭法丈量土地,天下富饶,仓粟充盈。
   然而他最终还是失败了。在他死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小万历废止了张居正制定的一切条令措施,抄了他的家,就差把张居正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了。这也成为明朝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而究其原因,正如郦波教授在百家讲坛所说的,源于一段失败的教育。
   张居正是小万历的启蒙老师。一个最好的老师(张居正),加上一个最好的学生(小万历),一个最好的家长(李太后),再加上一个最好的陪读(冯保),四个一加在一起的结果并不等于四,它甚至不等于三,也不等于二,也不等于一,它实际的结果竟然是等于零!等于一场几乎是有史以来最失败的教育!
   你绝对想不到!
    这场最失败的教育在大明王朝1582年的夏天爆发出惊人的毁灭力,直接为明王朝的终结拉开了大幕。
   具体细节我就不再赘述了,明月在书中已经讲的很详细了,而我得出的结论也很简单:
   他们对小万历管的太严厉了!
   事实证明,老师管教学生没有错,可也得有个限度。小万历骨子里就有一股叛逆精神,张居正太严厉了,反而取得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显然,张居正并不明白这一点,他还在为他的伟大理想而奋斗,全然没有顾及到万历皇帝的感受。于是,在他死后,小万历终于对他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算!
   明月兄这样评价他:
   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以一介草民闯荡二十余年,终成大器。
    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点,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
    一句话,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复杂的人。
    但在明代浩如烟海的人物中,最打动我的,却正是这个复杂的人。
    十年前,当我即将踏入大学校园时,在一个极为特殊的场合,有一个人对我说过这样一番话:
    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我记得,当时我碍于形势,连连点头,虽然我并不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一晃十年过去了,如他所言,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所幸,这两样东西我还带着,虽然不多,总算还有。
    当然,我并不因此感到自豪,因为这并非是我的意志有多坚强,或是人格有多高尚。唯一的原因在于,我遇到的人还不够坏,经历的事情还不够多,吃的苦头还不够大。
    我也曾经见到,许多道貌岸然的所谓道学家,整日把仁义道德放在嘴边,所作所为却尽为男盗女娼之流。
    我并不愤怒,恰恰相反,我理解他们,在生存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之间,他们选择了前者,仅此而已,虽不合理,却很合法。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人在历经沧桑苦难之后,都会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直到我真正读懂了张居正,读懂了他的经历,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选择。我才找到了一个答案,一个让人宽慰的答案。
    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
    不是好人,不是坏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这就是张居正,一个真正的张居正。
    在对他的描述中,我毫不避讳那些看上去似乎不太光彩的记载,他善于权谋,他对待政敌冷酷无情,他有经济问题,有生活作风问题,这一切的一切,可能都是真的。
    而我之所以如实记述这一切,只是想告诉你一个简单而重要的事实:张居正,是一个人,一个真实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发表于 2012-1-19 23: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那些事儿还一直没看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ister]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我要吧☆ ( 豫ICP备13016831号-1 )

GMT+8, 2024-11-24 12:56 , Processed in 0.1049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abc369 X3.4

© 2001-2023 abc36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