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明确讨论范围 平时我们说的免费电话其实是 VoIP(网络电话),严格来说,这两者是有区别的:比如来了一个大善人,送你一张储值卡,那么你也是在打“免费的电话”。本文将只集中讨论 VoIP。 通话类型 我们通常把网络电话分为两种类型:C2C 和 C2P,简单介绍一下: 从纯技术角度,无论传统运营商,虚拟运营商,或者网络电话服务提供商,最终都会采用 VoIP(VoLTE)的通讯形式,因此 C2P 是目前技术过渡的产物。 但是从国内的政策讲,却完全不一样。能具备“数字信号转为模拟信号,接入普通电话”能力的,都是和传统运营商有关系的,或者有政策许可的。他们牢牢把控了这一块的成本。 * 插一句,最终所有的网络电话服务提供商应该都会转为虚拟运营商。 成本相关 C2C,这一类型的成本,如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是非常非常低的。它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带宽流量,设备运维,且受益于规模效应,对于成熟的网络电话提供商,平均到每分钟的成本近乎于零。但缺点也很明显,需要双方安装客户端,老人,固话,诺基亚都搞不定。 C2P,这一类型的成本,边际成本非常非常的高。如前文所说,提供 C2P 服务的中间商会收取非常高的一笔费用(当然,这个价格仍然比传统运营商提供的通话套餐低,类似于零售和批发的关系,具体价格要谈,就不便透露了)。但优点是对方无需安装客户端。
营收模式 谈好成本了,该谈谈营收模式了。目前国内各大友商的盈利模式总的来说,就是卖一个比传统运营商售价低的通话套餐。 具体销售的时候,也有两种方式:线上和线下。线上很好理解吧,大家从市场上下载一个 软件,注册账号,然后支付宝充值,就可以打免费电话了(其实省钱电话更准确)。估计大家好奇的是,为何有线下。 线下销售非常反映国情。其实很多民工是搞不定支付宝的,他们根本不会用。手机里的网络电话软件也是要么渠道刷机预置,要么花 1 块钱在路边找人装的。他们要用免费电话,只会去路边买充值卡,于是一些友商针对这个人群,提供了实体储值卡的售卖。 还有一种合作的模式,之前我也有接触过。电视深夜档卖手机的节目看过吧,现在上面流行说“打电话完全免费”,然后在屏幕的角落用模糊的字注明该功能由 XX 软件提供支持。 这样的合作模式,对于卖手机的,免费电话可以为它增值,而手机商对软件的补贴也成为了网络电话收入的一部分。当然,这种合作更多的是对第一种的补充,而不能独立存在。 最后一种,是利用免费电话提升软件的价值,再企图从别的地方盈利。这样做,免费电话本身只是赔钱赚吆喝。但是大部分软件的补贴力度仅限于 C2C,比如很多友商支持免费打 C2C 电话,或者有一些利用 C2C 做随机聊天的软件。 对 C2P 的补贴,就真的是靠砸钱了,能砸多少,说不清。做这种事情的厂商,通常怀抱着彻底颠覆语音通信行业的梦想。逻辑很明了:让传统收费的东西免费了,再在上面构建一个新的平台,寻找新的收入点。这是一张很大的饼,但如何吃下去,大家都在摸索,同时也在等待政策放开。我们公司目前也在尝试这件事情,但还没有找到最终方向。 营收模式 · 广告收入 广告收入也是现在网络电话营收的重要途径,而且据我所知,某一友商通过这一途径的营收已经超过了找用户收取的电话费。 广告收入主要包括:展示类广告,积分墙。展示类广告的收入很少,做过的都是知道的,什么 CPA,CPC,到头来都是蝇头小利。最值钱的是积分墙,大部分产品采取的就是积分墙换点数,点数再折算为通话时长。 我一开始调研的时候,还以为积分墙那么麻烦的东西,怎么会有人用,结果我想得太简单了。事实上,用免费电话的人,都是大闲人,开开心折腾一整天。 不过积分墙只适用于 iOS 客户端,在安卓端的积分墙广告收入只有 iOS 端的三分之一。 营收模式 · 更高级的售卖 针对直接售卖分钟数的方式,有一种演进,就是利用了用户的贪心。举个例子: 这样赌的就是用户一个月内用不完 1000 分钟,不然就是真的亏了。这样做,最怕遇见电话特别多的主(例如销售)。我知道有的友商已经在想办法撵走这些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