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我们,在年轻时,很少注意到自己身体,同时在年轻的时候大多都会透支自己的身体,当结婚有孩子之后,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开始变化了。。 导读:有两位年纪相仿的人都得了心梗,一个人对之前身体的种种疼痛毫不在意,直到心梗突发溘然长逝;另一个在感到不舒服的第一时间拨打了120,从而保住了性命。 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一是同样都是心梗,差距为什么那么大? 二是别总说心梗毫无征兆,关键是心脏发出的警报我们都在意了吗? 三是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引发心梗的危险因素是可避免的?下面我们就这三个问题一一讨论。 第一个问题 上述事例中,这两个患者最大区别就是一个注意到心脏发出的警报尽早采取措施,另一个则对种种信号都毫不在意。一般情况下,心肌梗死是有前兆的,可能有些前兆不典型,人们没有及时发现,但大多数则有迹可循。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这样的形容再合适不过。心肌梗死是因为心脏的供血血管被阻塞,造成心肌缺血坏死。血管阻塞后心肌大约30分钟左右开始坏死,6-8小时左右完全坏死,在这期间越早打开阻塞的血管,存活的心肌就越多。但遗憾的是,有一半患者因为自身或家属的原因,错过了急救的时机。因此,警惕心梗前出现的症状非常重要。 第二个问题 我们怎么判断身体出现的症状有可能是心梗的“前奏”呢?有三个判断依据: 1.疼痛部位及症状 在心肌梗死发作前1-2天内,心绞痛发作会比以前次数增多,服用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患者自觉胸骨下或心前区剧烈而持久的疼痛,或心前区闷胀不适,疼痛有时向手臂或颈部放射,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心慌、气促和出冷汗等症状。有些患者无剧烈感觉,或由于心肌下壁缺血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剧烈疼痛,但会表现更加严重,休息和服用速效扩血管药物不能缓解疼痛。 急性心梗的表现形式多样,有些患者以头疼、牙痛或者腹痛就诊,却无相应脏器的病理改变,也不可忽视心梗的存在。 2.发作诱因 通常心绞痛的发作有一定诱因(文末会讲到),如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饱食、受寒、吸烟等。因为身体在剧烈运动时,全身需血量增加,而冠状动脉狭窄不能满足全身供血量增大的需求,于是出现了相对的缺血,就可能发生心绞痛。 3.发作时间长短 心绞痛的发作往往是阵发性的,大多数人可能三五分钟就过去了,一次心绞痛的发作,一般不超过20分钟,由于心脏缺血所导致的疼痛或不适的感觉,超过20分钟就会发生心肌梗死。如果有持续不缓解的胸痛,应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第三个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引发心梗的危险因素是可避免的呢? 1.忌着凉:冬季寒冷,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脏负荷。血管不好的人外出要随时注意保暖。 2.忌睡醒就起:冬季早晨醒来之后,如果立即就起床,常常会导致心绞痛发作。睡醒后须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待“醒透”后再起床。 3.忌清晨外出:冬季清晨,是室外温度最低的时间段,外出易引起感冒咳嗽,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且太阳出来前,空气的氧含量过低,外出锻炼,会造成血液供氧不足。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选择上午七八点后或者下午再到室外 活动。 4.忌洗浴时间过长:冬季洗浴时常常水温较高,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造成空气中氧含量不足,心脏不好的人其血液可能因此供氧不足,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5.忌剧烈运动:冬季人体消耗的能量较多,如再剧烈运动,则需消耗更多的能量,能量的供给依靠血液,这会增加心脏负担。故不宜做剧烈运动,可选择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 6.忌蒙头睡觉:蒙头睡觉会使被窝内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增多,使正常呼吸受到影响,甚至造成窒息,或诱发心血管疾病。正确的睡眠方法是右侧卧位,低枕,头露被外,双腿屈伸。 7.忌饱食:饮食过饱可引起体内血液重新分布,造成血液向胃肠过多流动,心肌相对缺血。 8.忌饮过量咖啡、茶、酒:咖啡、茶都是刺激性饮料,含有咖啡因,咖啡因和酒精均可引起心律失常,减弱心脏泵血功能,已证明每天饮白酒1两就可加重心脏病变。 9.忌熬夜:研究表明,长期熬夜易得冠心病,尤其是冬天熬夜。夜间气温较低,冷空气会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收缩,致使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心肌缺血如果持续时间长,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