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在2012年出版,并没有公开发行,因为仅限腾讯公关部内部学习交流使用,当时,有公关公司愿意出价上千元收购这本书,可谓风靡一时。大叔有幸正好有一本。
0 `# g* }7 ?' V' l9 F6 N, T在仔细通读过两遍后,大叔总结了书里面的一些经典案例,曾在2012年发在这个订阅号上。鉴于大家这几天对公关手册的索取量不少,大叔从六个角度,再进行一次汇编。ps:这次汇编加入了《腾讯公关手册》第二期的一部分。9 M. k) \2 u) C& V
(一)如何处理上门负面新闻采访?7 v1 W8 f, A6 H1 L
案例1:某大腕记者A上午十点采访公司CEO,八点A打电话说来不了了,派根本不熟悉你们公司和行业的B代为采访,结果B来了就是把A的问题读了一遍,CEO很不开心。
- W8 I2 a7 O: h' h& s0 ?马上做啥:与A记者联系,告诉他现场情况,希望由A来完成稿件或对内容把关。后期紧密跟进,提供更多资料。如果开头不够完美,过程的努力也能打磨出一个理想结果。
+ [) k- x# V( { m; A" z) F1 D时光倒流:如果能提前知道出现问题,考虑延期甚至取消,比勉强采访更明智。不管时间多紧,与B记者在采访前进行充分沟通。采访前,告知被采访者相关情况。% `) H2 P/ {% ?9 e% B: i
案例2:中午接到通知,说有电视台带用户来公司采访用户投诉事宜,且用户情绪激动,已经和保安有言语冲突,电视台正在录像。
& A- p# w6 V3 s0 r8 Q马上做啥:向媒介通报此事,并请他赶快到现场。面对媒体和用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温”。请用户到公司会议室,打开空调,送上水。向用户和媒体了解情况,如无法当场解决,也要表明公司态度。与电视台记者沟通,争取报道中立。当你不得不面对镜头时,必须表现出冷静和真诚。如果沟通不太好,要后续给出书面回复,以便保持统一口径。: A: [' Q# Y8 w# C$ h1 k
时光倒流:发生危机后,第一时间制定统一的对外口径,并将其统发给客服、公关等相关部门,并通报此事的进展和准备采取的策略。
) a, F% y/ v9 N+ q案例3:下班前,你接到记者电话说需要公司的一些数据用于写稿,1小时内截稿。这几个数据之前未公布,内部确认一小时无法完成,直接拒绝,可能会让记者觉得你不愿意配合。0 T/ a0 x n5 s, j# O
马上做啥:回答:“现在就去问,不过这么短时间不确定能否要到准确的数据,第一时间回复你。”表明态度,也打了“预防针”。放下电话,马上与相关部门问询。实在没结果,在承诺时间内告知记者。即便不能满足媒体,也要让对方看到你的努力和诚意。一旦得到数据,尽管错过截稿时间,也要发给记者,希望对方在将来的报道中选用。
& M* j% S6 @7 t(二)如何防止“会虫”
+ C" S% m* K, x: i1 T% d一个新品发布会,由于媒体到场比较集中,经常有人冒充**报的记者签到并领走了资料和礼品。面对假记者“会虫”,如何识别和防范呢?0 _0 M8 h: K) l$ P7 X M
如何识别:5 `! g7 P; y( {: b* m
1、会虫通常出没于举办活动频繁的五星级酒店和大型活动中心。
# B+ h. R# \( O& P) H3 }& L2、到场后不马上签到,而是外围观望。或到签到台前,不主动报家门而是查看签到表。
7 n/ \8 T) [$ I! u! A) ~5 H3、对会议资料或礼品的关注度远远高过活动本身。+ q/ n4 ~1 n* D0 t6 g5 b) i% t) U4 q
4、不肯出示名片,或出示的名片明显有复印效果或内容上有明显错误。; Q" f: j, K+ |3 n D8 U
如何防范:3 Y3 S* ^3 ?' K+ B% C* i
1、签到表只写媒体名称,不出现被邀请记者的具体姓名。
D5 [+ [% P. e: j% ^# B2、发现疑似会虫,请对方报上所属媒体、姓名和出示名片,并请负责对接此媒体的公共人员接待。6 }/ ^: e6 @/ d2 Q* S0 n- T/ z
3、如其称受邀记者委托或是实习生,可告知“我们未收到该记者的通知,稍等我们马上联系他”,随后联系该媒体确认。
5 A# a, e' M9 B0 b" x' J1 z(三)会场遇有用户举牌抗议
" Z: s# g" Y* E; ?7 i4 I6 _2 Z公司新品发布会正在进行到高潮部分,突然会场门口一阵骚乱,几个自称用户的人高举“反对**”的牌子进到会场,许多记者正在围观拍摄,如何处理?) ], b# |# P" W r- M3 \4 W
1、马上叫来会场保安将他们“请”离现场,即便发生肢体冲突也不要犹豫。如果保安不能马上到达,供公司同事和协作公司男士要上场。
5 h. ^ Z! E9 D4 ~2、主持人随机应变,将参会者注意力尽快吸引到舞台,让活动继续进行。
. Y4 s& o1 E. o8 v( S5 n# b3、对于闹事者,公关部专人与其沟通,尽量安抚,要确保他们不会重回现场或与媒体接触。如果可能,现在就能联系到客服人员处理问题。, q3 k0 U8 I! S
4、如果有媒体希望了解,公关人员应告知其情况,同时尝试与媒体沟通,说服其取消或淡化对此事的报道。4 d, `2 Q% h/ `* K$ j% @
(四)演讲被“扔鞋”7 M- L! P1 e2 q0 @& i+ C6 o1 h) v
一家上市公司的新品发布会上,CEO讲话环节,观众席一个人将手中不明物体掷向CEO。如何处理?
4 h. p- c/ m Y- g保护领导安全的同时,尽量遮挡、避免CEO被拍照。靠近生事者的工作人员用于上前制止,将其尽快带来现场。9 f& w+ a6 T1 ]" A, j3 a$ `
领导人无大碍,可稍作冷静后,由主持人或CEO幽默地带过,活动继续进行。如果袭击导致实际影响(CEO受伤或衣服被弄脏),可暂停或终止活动。
O$ B6 n: E. V5 P4 Q" S9 X" x与媒体沟通,尽量淡化处理,同时表现公司和领导的大度和宽容。% T7 m! w, s2 A" P! q$ o: P* p
进行媒体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并正面引导。* n; ^3 F4 m$ `% Z: T( V
(五)如何和媒体沟通
! k& K( _9 T! @& n3 ?% z% v/ w一、建立联系
# a3 S" E! }1 O. X8 e. u5 _5 B1、按照150定律,每个公关人员应将联系媒体记者数量控制在150人之内,这样的沟通效率最高。
8 @: T/ y, J( U6 T. }2、除了150人媒体名单,还应该有“核心媒体人咨询名单”。他们未必能帮你解决具体问题,但可以从媒体圈视角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此名单建议在10人之内。: E7 J9 y& e( }# L, S
3、时刻思考,除了适当费用,这位媒体人还需要什么?媒体人需求的第一位是“认同”,尤其是对于业务水平的认同。第二位需要的是“分享”。“求助”的效果通常不如“求教”。第三位是“机会”,潜在的职业可能性,如转行、独家报道等。, H0 D0 B I2 b# Q
4、切忌人走茶凉。
+ i( G' n2 f5 j+ u0 j5、永远不要用“交情”交换“利害”。
" g9 ?8 h* l& Z" d/ R二、媒体沟通—见面篇
! m2 Y# F. Q3 {% e/ G1、不要安排在周一,大多数报社有选题会。' x. T" W2 u- @2 l* {7 Q0 n5 Z" S" Y3 Z
2、初次与媒体见面,研读至少三篇以上该记者近期的报道,关注所在媒体。; b/ _+ T9 }& n
3、与媒体闲聊时要特别注意企业信息的保密。特别是用非正式沟通工具,比如微信、QQ等。
* l; P( v8 Y, n( ]; I9 ~# S% r+ v4、尽量不在闲聊时叹了其他媒体的隐私。
" T1 k1 R+ D0 Q6 v2 v; M: ?7 X三、媒体沟通—电话篇( W6 C2 w- ]$ m+ H0 Y- ?( X3 v* G
1、自报家门,称呼对方老师。
2 z& s h7 w8 ]8 b/ t1 K. H; Q' E# Y2、初次电话,建议先发短信。9 m2 x9 O, G+ U2 g2 N8 i
3、理顺谈话思路,最好写一个要点纸条。3分钟时间最佳。
- N% c4 q; ^5 _6 Y& E; E4、如果记者挂断,要赶快和他确认下个电话的时间。9 ?' j) I. z" Z5 t1 Q; |' C
5、媒体晚上赶稿,黄金时间应该定在中午11点到18点之间。晚报记者沟通最好在上午。
8 ?4 v c- D" l+ f6、记者的座机和手机同时存入。来电时,喊出他的名字,增加亲切感。
2 S3 }% a( K6 w四、媒体沟通—邮件篇
0 m6 K/ U4 E. I1、邮件主题一定要清楚,让媒体收到后可一眼看到核心内容。记者每天收到大量邮件,建议标题至少包括2部分:一是公司名称,二是邮件核心内容。4 f7 t' Z6 c% x& m5 ^
2、邮件正文逻辑清楚,语言简单,避免大段文字。& j S) t8 r, u: j
3、邮件必须有附件时,最好把附件内容黏贴到正文内,避免媒体无法打开。
/ u0 M" t& Q8 R, q4、使用公司正式签名文档,发送前再次检查信息。% {2 s2 ~+ [% q3 i3 G4 g
5、给媒体群发邮件,一定要选择“密送”方式。
1 i u( ~1 }- h# o3 o, [6、不要将公司内部邮件直接转发记者。5 d2 r% C: h5 b) }! Y# i
(六)新旧媒体9个不同( Q o& @. N; E3 ~
当看到微博中水军疯狂刷票时,冷汗直冒。怎么办!是大张旗鼓的马上报告?还是用几个维度速速判断形势走势;当得知第二天要有负面信息在媒体刊出,是边祈祷边想对策,还是能通过对时下媒体规律的了解来行动?当你负责的产品公关策略屡屡不见奏效,被领导狠K,是屡败屡战的不断更新战略,还是能够通过公关技巧去进行整体形式走向的思考?
: |+ B% J, ~4 h2 T% ]以下是新旧媒体时代,不同的9个侧面:, m0 t5 ? ]1 i
1、明星。20年前媒体明星是电视盒报纸杂志,10年前是互联网和BBS,今天是微博和微信,比如@李开复、@任志强。
- @3 N5 e% e! N2、渠道。传统时代信息渠道是统一、强有力的,舆论危机通过统一且强有力的渠道发起,企业则通过统一渠道回应。现今环境下,攻击是碎片化的,就如一百万发散弹铺天盖地袭来,再用冷兵器时代的打法已经防不胜防。
# w) ?) ^$ q4 I# ]* D7 H3、话语权。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力和公信力已经风光不再,但其伤害力依然存在。始于传统媒体的负面信息通过各种社会化媒体迅速扩散。但不要因此惧怕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即使不向媒体妥协,你也有翻盘机会。
) S2 n: Y- D& z4、话术。传统媒体时代,媒体需要正确地说话,保持他“伟大、光荣”的形象。新媒体时代则不再遵守,吐槽、隐喻、反讽等个性化表达,各种不按牌理出牌不求高大全,却能引发追捧和共鸣。6 z9 Z, \% _& \% \0 W# \
5、角色。传统媒体时代,媒体扮演“我说你听”的权威角色,公众全然相信媒体的白纸黑字。新媒体时代则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信息碎片化、真伪莫辨,提升了公众的怀疑精神和辨识能力。$ V! B. h" P3 Z
6、势能。传统时代媒体把持传播渠道、占据舆论制高点,企业处于弱势地位。新媒体时代,情况发生逆转,社会普遍的同情弱者心理已经令强势成为天然缺陷。" u" x5 L* } m, @6 l
7、形式。传统媒体时代主要依靠文字表达、理性分析,新媒体增加声音、视频、链接、图片图表等更丰富的表达方式,以及字数限制的规则打破,公众对于信息接收从理性深入转向感性和跳跃。9 f' j) R, L) [
8、信息对称。传统媒体时代,公众只能听到来自媒体和官方的声音,媒体和公众的信息不对称。新媒体时代,即时网络的分享和互动参与,将来自各方的不同信息和观点暴露在阳光下,媒体不再具有优势。舆论的走向也变得更加难以预测和控制。6 T2 G, O$ }7 ?5 k& |$ R- M
9、戏剧效果。传统媒体时代,“正确”是判断的唯一标准。新媒体时代,公众还需要“戏剧性”。正确而乏味令人敬而远之,局部正确但个性鲜明反而受欢迎。
# P2 d/ c3 D3 r& n7 F# A- K; y0 C& b
3 t$ \ H( E9 ? F1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