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吧★

 找回密码
 注册[Register]
搜索
qq空间相册密码查看为什么登陆后需要激活无法注册?

[天下杂侃] 揭秘城市生活的8个心理潜规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3 15: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tanley Milgram是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他做过一个著名的服从实验(下文将提到)。除此之外,他还研究社会秩序,关注城市当中的社会现象。

他对发生在城市中的社会现象很感兴趣,比如:在人群高度集中的城市中人们是如何相处的?人们是怎么开始排队的?如果有人插队又会发生什么?在Twitter 、Facebook等这些社交网络发明之前,人们是靠什么联系起来的?

你可以从以下介绍的8项研究中看到社会到底是怎样运作的。

1.帮助迷路的孩子

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Milgram招募了一些6岁和10岁的孩子,让他们独自走在美国的街道上并向身边经过他们的人求助:“我迷路了,你能帮帮我吗?”

结果显示,在镇上,有72%的人提供了帮助。而在城市当中却只有46%的人愿意去帮助这些迷路的孩子。

和这些空洞的数字相比,事实更具有说服力。在镇上,那些即使没有提供帮助的人也表达了同情之心;而在城市中,这些没有提供帮助的人,要不就是从孩子身边绕开,要不就是把一些钱塞到这些迷路孩子的手中后一走了之。在纽约市的研究中,一个人随口对迷路的孩子说:“到那边的餐馆去,你的妈妈在那里等你。”

2.插队者的威胁

Milgram认为排队现象是解释群体社会秩序如何从混乱中诞生的经典实例。

不过,面对诸如插队行为这种混乱威胁时,社会秩序很容易瓦解。为了了解人们对于插队行为的反应,Milgram和他的助手们在纽约的彩票投注站、车站和其他一些大大小小,共计129个需要排队的地方扮演插队的人,观察其他排队人的反应。

令人惊讶的是,人们的反应比想象中平静得多。只有10%的插队者被逐出了队伍,而且从总体数据看只有一半的人对插队行为做出了反应。在研究中这些反应包括厌恶的神情和身体姿势,这些身体动作和言语表达一样,都是对插队行为表示的反对。

如果想了解Milgram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你可以阅读:Do You Challenge Queue-Jumpers and Line-Cutters?

3.服从权威

Milgram的服从实验是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之一,在这一实验中可以看到人们是如何一步步在权威的指令下加深对他人的伤害的。

研究中,参与者受一个穿着白大褂的人的指令,对在另一房间中的学习者进行电击惩罚。随着实验进行,电击的强度将足以致命。

63%的参与者一直遵守指令对实验中的学习者实施电击惩罚:不管是一开始,学习者因为受到电击而生气地大声尖叫;还是直到最后,电击强度让学习者再也叫不出声音来,实施惩罚的人都没有因为心软而放弃对指令的执行。

你觉得你也会在这种情况下服从吗?

Milgram的实验清晰地展现了人类面对权威时的阴暗面(如果想知道更多的研究细节,请阅读: Stanley Milgram: Obedience to Authority or Just Conformity?

4.熟悉的陌生人

你是不是每天都会在上班的路上和常逛的商店里见到相同的人,但你们从来没有说过话?你是否好奇他们在哪里工作,他们有什么故事,还有他们是不是也同样好奇你的这些事情?

Milgram对此也很好奇,他在自己居住的纽约河谷区附近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是那些等火车的人。他让他的学生将这些经常在站台上等火车的人用相机拍下来,几个星期过后,他们将这些照片分发给这些人,看这些人能否认出经常在站台等车的人。

研究结果令人惊讶:90%的实验参与者至少认出了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所有参与者平均认出了4个人,62%的参与者至少和一个在站台候车的人进行过交谈,而且几乎一半的参与者对与他们同乘一辆车的人表示出好奇。不出研究者所料的是被最多人认出来的人是在某些方面很有特点的人。

Milgram还发现人们在非常规的情形下更愿意和“熟悉的陌生人”说话。比如,当你看到之前经常和你在同一个站台等车的人出现在另一个城市的火车上时,你会更乐意主动和他们进行交谈。

5.世界很小

Milgram还对人类社会中的交互联系感兴趣。他很好奇随机选择的两个个体认识彼此的可能性是多大?如果他们还没有相互认识,他们会在什么机缘巧合下认识?或者他们会认识谁?“谁”是如何被认识的?

Milgram在内布拉斯加州和波士顿给随机选择的人寄信,他们请收到这封信的人要通过他能联系到的人把这封信转寄给居住在曼切斯特的一个目标人士。

他发现从信发出到寄送成功,平均要通过5.2个中间人的社会网络转寄传送。

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是高度联系的,人与人之间是有着比想象中更为紧密的联系。其实,世界真的很小。(如果要全面了解以上提到的实验研究,请看文章: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6.对个人信息的态度

Milgram认为直接问人在想什么常常是得不到真实答案的,因为人们总会不自觉地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他希望用间接方式来测量人的态度。因此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将一封写好地址并贴上了邮票的信丢在大街上,观察人们是否会根据地址将这封信寄出((Milgram et al., 1965)。

研究发现,在这些被寄出的信中,70%是写着寄往医学研究机构的信。而那些写着寄给共产党或者纳粹党的朋友的信,只有25%最终被寄出。

这项研究不仅测量了公众态度,而且还可以从中看出当面对举手之劳的事情时,人们愿意帮忙的程度。

在后续的研究中,研究者还设计了类似的实验情境:研究人员把钱包丢弃在大街上来测试人们的诚信度,但是这种测量诚信度的方法,被证明很难用人们在发现钱包后立刻捡起来并归还给研究人员的行为来进行解释和说明。实际中,人们比我们想象得要更有诚信。

7.人群的力量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在很多时候没有理由地就加入了某些群体当中?仅仅只是觉得有事会发生所以加入进来,但后来想想也说不上来当时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Milgram对人们在毫无明确目的的情况下,加入某些群体的行为很感兴趣。所以,他曾经请人在闹市街头抬头看向六层办公大楼的某间办公室(好像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发生),以此来观察经过此地路人的反应。

他发现,在经过的人当中,有4%的人会在只有一人抬头看向办公室的情境中加入“抬头看”的队伍中,而如果“抬头看”的队伍人数增加到15人时,就会有40%的人加入进来。而在所有经过的人当中,有86%的人可能不会停留,但都至少会抬头看看到底上面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8.超负荷的城市人

最后一项研究不是实验研究,而是用来解释城市中社会行为的理论研究。

Milgram认为我们的一些行为是对忙碌紧张城市中的过量信息的一种自然反应。在城市中,我们要不断地被迫接收信息并且正确去应对它们,这些信息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从视觉、听觉等渠道获得的。信息的多元化是城市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不过也是它的弊端所在。
因此,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为了保存心理能量,通常会这样做:
(1)与其他人不做过多深入交流,只维持最基本的联系——这让城市人经常带着一副不好惹的面具。
(2)保持忙碌状态,不容忍自己闲下来,总想尽快完成任何事。
(3)经常忽视生活中的细节,比如对自己无意冲撞的行为表示道歉。城市人认为更多精力应放在大事上,而无须花费过多精力去处理这些小事。

城市生活的潜规则就是:“如果你假装我不存在,那么我也假装你不存在。”但事实上,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们并非都是坏人(回顾一下“迷路的孩子”的研究),他们只是用了自认为合理的方式去处理信息过量所带来的问题而已。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5-3 18: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3 19: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有点体会  不错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3 19: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能长识,何乐而不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ister]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我要吧☆ ( 豫ICP备13016831号-1 )

GMT+8, 2024-11-24 11:19 , Processed in 0.0575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abc369 X3.4

© 2001-2023 abc36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