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是道?平常心是道,如达平常道也。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信手拈来,无可不可。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大地皆然,有何差异。但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边方宁静,君臣道合。岂在麒麟出现,凤凰来仪,方显祥瑞哉!只须理归其道,事用平实无圣可求,无凡可舍,内外平怀,泯然自尽。所以诸圣语言,随顺世谛,会则途中受用,不会则世谛流布。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 ,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心是人的圣殿,本应该金碧辉煌,世俗的万千杂念将它遮蔽掩埋,使它的光彩无法显现。透过每一缕阳光都能见到太阳,通过每一个念头都能抵达心灵,光的源头是太阳,念的源头是真心,遗失在源头的东西,必须逆流而上才能找到。悟必须从心而起,真理若是明月,指向月亮的手指是什么?看见明月,不是手指,而是自己的眼睛,手指可以没有,月却常在。
佛法之中空的意义,是有着最高的哲理,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反而是样样都有,世界是世界,人生是人生,苦是苦,乐是乐,一切都是现成的。所谓的“空”只是依因缘转化而转化,邪正善恶人生,这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实在的东西,皆是依因缘的关系才有的,是没有实体的,所以叫“空”。譬如一个人对着一面镜子,就会有一个影子在镜里,怎会有那个影子呢?有镜子有人还要借太阳或灯光才能看出影子,缺少一样便不成,所以影子是种种条件产生的,这不是一件实在的物体,虽然不是实体,但所看到的影子,是清清楚楚并非没有。一切皆空,就是依这个因缘所生的意义而说的,所以佛说一切皆空,同时即说一切因缘皆有,不但要体悟一切皆空,还要知道有因有果,有善有恶。所以我们要从离恶行善,转迷启悟的学程中去证得空性,即空即有,二谛圆融。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念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生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气是无名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当你“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千万别沮丧,转个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不远处。林新居在《坐看云起》中这样告诉我们。是的,无论我们处于何种困境,都不要轻言放弃,也许希望就在不远处。永不言弃还可以理解为坚持不懈。我们认清了自己,就要为自己树立人生目标,然后努力追求。俗话说“滴水可以穿石”,只要不放弃,有恒心,一切皆有可能。古人“铁杵磨成针”并非遥远神话。荀子在《劝学》中讲到“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光在学习上,在人生的每一件事中都应有这种信念。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面清净无染的镜子,只因无明、起惑、造业的灰尘布满了镜面。禅就是拂去尘垢的器物,让你重见、认识自己生命本来面目的镜子,也是统一情智、集中精神意志的秘鈅,一旦获得,一生享用不尽!禅并非佛教所独有,王摩诘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苏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都说明了:道在平常日用里,禅寓人生百态中。
弥勒菩萨有首偈“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我们弯下腰插秧,一行一行,慢慢向后退,但却插得越来越多。很喜欢这首偈,不仅语言、意境优美,而且具有很深的意义。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得与失,看似退步,实则前进。目光短浅的人最终必为生活所抛弃。然而生活中却不乏此种人,莽莽红尘,车水马龙,终日奔波于名利之间,更多关注于眼前的物质消费和感官享乐。殊不知,“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才是人生的真谛。苏东坡“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若能达到他们的境界,淡观得失,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
|